亲爱的同学们你们好:
来到清涧已经半个多月了,这段时间收到许多同学的问候,都问我在这边工作怎么样,生活习惯了吗。由于一直忙转换思维、熟悉环境,所以许多同学的信息和问候都未来及一一回复。
9月中旬的陕北,早上起来已能感觉到瑟瑟秋意。借这个周末时间写这封给大家的信,也算是介绍一下我在陕西这边的整体情况。
清涧县是隶属于陕西省榆林市的一个山区县,也是我们扬州经开区对口帮扶的县域。这些年来因为苏陕协作的对接,扬州经开区和清涧县两个相隔千里的地方牵手为亲,正在谱写新时代的东西部协作新篇章。
清涧县是中国的红枣之乡,这里的枣植历史有3000年以上。这里的粉条韧劲十足,柔润爽口。这里的群众普遍种植土豆,产量也非常大,土豆粉条已经成为了当地的一个主要产业。
清涧在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事件是,民主革命时期全县7.9万人就有2万人投身革命。毛泽东的《沁园春·雪》就在距离县城不远的高杰村袁家沟写的。我经常在想,如果有机会我一定会邀请大家来高杰村,最好是冬天。大雪纷飞中我们一起朗诵《沁园春·雪》,那个场面一定浪漫而恢弘。
清涧县也是《平凡的世界》作者路遥的故乡。有些同学对《平凡的世界》 不一定很熟悉,那可是在上世纪影响了几代人的经典名著,曾荣获第三届矛盾文学奖。《平凡的世界》是一本非常励志的文学作品,同学们有机会一定要看看。
2022年,清涧县当地在当地宽州镇牛家湾村修建了占地35.6亩的“人生影视城”。《人生》是路遥早年的一部著名作品,后来被改变为电影《人生之路》,许多镜头就取自牛家湾村。如今这里已经成为一个集陕北风情和乡村旅游为一体的旅游景点,每到节假日游人如织。同学们有机会一定要来看看,这里有你们在南方从未见过的窑洞和陕北民居。
清涧县宽州镇也是一个和扬州有关联的地方,2022年苏陕协作开展“四方双结对·共建示范村”活动,宽州镇的韩家硷村和我们经开区二桥社区结为“亲戚”。去年以来,在经开区对口帮扶清涧县联络组干部们的助力下,二桥社区帮助韩家硷引进产业、开拓农产品销售市场。今天的韩家硷村已经建成了陕西省第一个村级“苏陕产业园”,村民们都说韩家硷的发展离不开苏陕协作的帮衬,每次我们去村里办事,当听说我来自扬州时经开区时,老乡们可亲热了。后面如果有机会你们来清涧,我一定会带你们去韩家硷看看,看看我们江苏挂职干部在这里留下的印迹。
同学们,清涧真的是一个很有魅力的地方。我第一次来清涧“支教”是2018年10月,也是扬州到榆林的第一批支教教师。当时我任教的学校叫清涧县昆山中学。这所学校也是苏陕协作的见证者。那次我在清涧县“支教”一年多,通过我的教学工作促进了两地教育的融合。当时作为第一批支教教师的组长,我和组员们合力协作,我们经常去清涧各地的中小学送教、做讲座、听评课,结识了很多和你们年龄相仿的当地孩子。那一次来清涧支教,我最大的收获是将班级的物理成绩,从年级倒数第一,变成了8个普通班中的第一名。对于一位老师而言,还能有什么比学生成绩提高更有意义的事情呢!
清涧县昆山中学
同学们,和扬州相比清涧最大的一个特点是这里的经济还不是很发达。我第一次来这里支教调研家访时发现,这里许多孩子的家庭经济条件都不是很好,但他们却普遍爱学习、成绩优异。
通过我的朋友圈,我的朋友们知道了这些上进的孩子们,决定资助这些孩子。我们当时拟定的资助标准是,必须学习成绩优异、品德高尚。于是从2019年开始,我和我的一些朋友先后挑选了15名家庭经济条件不好的清涧同学。2019年开始到现在,我们给这些孩子每人每个月资助300到500元不等的生活费,春节时候还有压岁钱,考上大学还有更大的奖励教育红包。日常资助之外,我身边的朋友们也会给和他们结对的清涧孩子们网购衣服、学习用品等。四年来,这项资助活动已经支出约20余万元。
同学们,我之所以给你们讲述这个故事,是想告诉你们,清涧的孩子们在家庭经济并不是很富裕的情况下,学习成绩非常好、非常努力。在这一点上,你们一定要向他们学习。
2019年年底,因“支教”结束我回到了扬州。但这期间和清涧的联络不仅从未断过,而且更为密切,清涧的朋友、同事、学生和家长都已经成为了我朋友圈的一部分。尤其是到了每年秋季和节假日,来自清涧的问候、祝福络绎不绝。更让我感动的是,他们还寄来了当地的红枣、红梅杏、自家做的粉条等陕北土特产。每次收到这些东西,我在感动的同时都会将这些来自陕北的心意分享给身边的同事、亲戚和邻居。我告诉大家,这就是“苏陕情”。第一次清涧工作虽然仅十三个月,但这块黄土地早就成为了我的第二故乡,离开清涧的四年时间里,我对这片土地常常魂牵梦萦,希望有朝一日能够再回到这里。因为这里有我太多的牵挂。
讲解题目
所以当今年暑假期间的“支教”通知刚一出来,我立刻向学校递交了报名申请,申请再次回到清涧。那是我心心念念的地方,也是国家需要的地方。
今年8月份的最后一天,我凌晨三点多起床,5点从扬州出发,下午的时候终于到达清涧,看到清涧熟悉的山、水、道路、朋友,我的疲惫一扫而空。到清涧后第一时间就来到曾经工作过的昆山中学报到,见到了常常思念的老同事们,同事们看到我非常激动,进入校园一路走来,所有的同事看到我都会说“詹老师,你又回来啦,欢迎你回来,我们非常想你”“你以前的宿舍给你一直留着,就等你回来呢”“詹老师,您回来啦,我们贺校在教师会上说您又回来啦”......有些同事跟我热情拥抱,非常开心,这样的氛围怎么能不让我魂牵梦萦?
因为有上一次的工作基础,这次回到清涧我很快适应了当地生活。同事们对我也特别关心,嘘寒问暖。听说我要回来,有同事提前将我的办公桌打扫得干干净净。那种感动只有自己能体会。中秋还未到,我已经收到了这里的朋友送给我的月饼;还有同事将家里的红枣带给我,颗粒饱满的红枣吃在嘴里,甜在心里,消减了对家的思念...... 面对这些温情,我告诫自己:一定要做一名好老师。
清涧县昆山中学是一所初中。今年过来后我接手的是八年级八班的物理教学工作,兼任七(2)班的副班主任工作。听闻扬州的老师即将教他们物理,孩子们对我翘首以待,走进班级孩子们安安静静地坐着,眼睛亮晶晶的望着我,充满好奇。一节课下来,发现孩子们学习主动性很强,学习劲头非常足,爱思考,精神饱满,跟我配合度非常高。下课后有个孩子冲上来送我礼物,展开一看是一副手工画的画,上面写着“欢迎”,班主任杨老师告诉我“这个孩子自闭,能主动跟你沟通真不容易”。那一刻,我的心里暖暖的,眼眶湿湿的。
受资助学生家庭
初来清涧这段时间,我利用课余走访了受资助的部分学生家庭,询问了孩子的学习、生活情况,也联系了已经去外地读书的同学。他们中间年龄最大的四位今年已经考上大学了。电话里他们告诉我:老师,我们将来一定会成为对国家有用的人……
走访受资助学生家庭
同学们,清涧已经成为了我人生中割舍不了的一个地方,我会利用在此的短短时间尽自己最大能力做好自己的工作,为它的发展尽自己的绵薄之力。同时我也真诚的向你们发出邀请,在节假日合适的时候,希望你们和你们的爸爸妈妈一起,来清涧看看。看看扬州经开区挂职干部在这里帮扶引进的企业项目,看看在我们扬州销售的清涧农土特产是如何生产、加工的……这种体验对你们的成长而言,无疑又是另外一笔财富,到时候我给你们相互介绍,你们可以结成跨越南北的“苏陕同学”。
同学们,今天的信就写到这里,我要去上课了。我在清涧等你们。
祝:学习愉快
你们的老师:詹玲艳
2023年9月15日于陕西清涧
(作者系扬州市朴席中心学校物理老师,2023年8月第二次来清涧“支教”)
文章来源:扬州经开区驻清涧县联络组
编 辑:毕卓尔 顾宇洁
统 筹:李勇刚
审 核:张金海
收稿邮箱:29624065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