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电话
0912-7930256

任爱国,四赴清涧“支农”只为一份情怀

发布日期:2024-08-05 11:59:18   浏览量 :148
发布日期:2024-08-05 11:59:18  
148

今年8月份,扬州经开区施桥镇干部任爱国向组织报名,他要求第四次去陕西清涧县“支农”。2019年以来,任爱国已经有过三次到陕西“支农”的经历,所以对于他的这次报名,身边许多人起初都很不理解:“黄土高原有那么大的吸引力吗?”许多人都这样问他。“我明年就要退休了,如果再不去的话这辈子就没有机会了,”任爱国朴素的回答,让周围的人纷纷为他竖起了大拇指。


就这样,今年8月31日,59岁的扬州人任爱国和其他几名同事一起,从扬州穿越千里来到了黄土高原深处的清涧县,开始了他为期三个月的第四次“支农”生涯。


出生于1964年的任爱国是地地道道的扬州人,上世纪八十年代先后毕业于中央农业广播技术学校和扬州大学农学院,是一位和农业打了半辈子交道的农技专业人员。


2019年夏天,第一次听到苏陕协作动员农技人员前往陕西“支农”的消息后,任爱国就心动了。他所在的扬州经开区这些年工业发展突飞猛进,农业发展的空间越来越有限,这让他萌生了一种想出去看看外面农业的想法。于是第一时间向单位报名,申请到扬州经开区对口帮扶的陕西清涧县“支农”。而此前,他仅仅听过榆林和延安的名字,清涧在他的脑海里是一片空白。


当年老父亲已经81岁,孙子正上小学。就在他担心不会被家里人支持时,弟弟和妹妹很是慷慨地说:哥,你放心去吧,父亲有我们来照顾呢。老父亲听说他要去陕西“支农”,也拉着他的手说既然是组织的安排、国家有需要,过去了就要好好工作。


位于扬州经开区的榆林市农特产品体验店


2019年9月初,第一次来到清涧县的任爱国很是激动。虽然此前在影视上也看到过黄土高原的景象,但当自己真正站在这片土地上时,从小生活在江南平原上的他还是被这里的苍凉和博大给震撼住了。尤其是当地同事告诉他,这里就是毛主席名篇《沁园春·雪》的诞生地时,他的内心更是无比激动,他为自己的选择感到自豪。


2019年深秋的一天,任爱国跟随当地同事去一个很偏远的村子下乡入户走访。这个村子的荒凉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空荡荡的村子不见一个年轻人,也没有商店。走访了四户人家,家里的经济条件让他很是难过。为了表达自己的心意,他硬是给每家留下了200元钱。


从村子回来后来,任爱国就将这个地方的贫困告诉了扬州的几位朋友,结果大家都让他和地方有关部门联系,表示愿意资助当地家庭困难的学生读书。截至目前,他和他的朋友们已经资助了6名清涧县家庭经济条件困难的学生,每人每年资助1000元,并允诺会一直资助到他们大学毕业。


在和清涧县当地群众的交流中,任爱国还从农业种植角度出发,鼓励大家应该因地制宜发展中药材种植产业。一些村民提出没有资金、不懂技术、也不知道市场在哪里。对此任爱国鼓励他们应该多去苏浙一带走走看看,并表示自己会尽力提供帮助。


第一次“支农”结束回到扬州后,任爱国觉得像清涧这样资源禀赋并不突出、区位优势也不是很明显的地方要想发展,必须有产业项目的支撑。于是在第2020年9月,他又报名要求前往清涧县“支农”。这次去清涧,他还带了几个做农产品包装的企业家,希望能在当地投资办厂。但后来由于多种原因,这些项目都并未落地。这也成了老任心里的一个遗憾。


2021年秋天,任爱国第三次以“支农”人员身份来到清涧县。他找到当地领导说,自己在南方做了一圈调研后发现清涧的小米、粉条、绿豆、羊肉等农土特产在扬州市场很受欢迎,这次来希望专门为将清涧特产销往扬州市场做一些事,并能成为市场化的长期行为。于是在当地县领导和联络组领导的共同推动下,榆林市农特产品体验店于2022年在扬州市施桥镇落地。在他和联络组的共同的努力下,扬州市施桥镇政府专门免费为体验店提供了200多平方米的场地。


2023年前7个月,榆林市农特产品体验店完成了近200万元的销售额。老任认为这个数字还可以做得再大一些,年销售至少应该有1000万,才能对当地的群众起到带动作用。如何让清涧县的土特产销售在扬州做得更大更强?带着这个课题,今年8月份他第四次扬州经开区组织部门提出申请,申请第四次到清涧“支农”。


任爱国(右)在清涧调研当地农特产品的销售营销


第四次到清涧“支农”的任爱国走在清涧的大街上,时不时会遇到熟人向他打招呼。多数人都会很吃惊地问他“老任,你咋又回来了哈?”每当这时,他呵呵一笑说“我离不开清涧这个地方了啊!”许多当地人都赞誉说,这个江苏干部对陕北的热爱是发自内心的。


第四次到清涧的任爱国已经有了自己一套成熟的想法,他认为清涧最大的优势资源就是当地的农土特产。“这些红枣、小米、黑猪肉因为缺乏成熟的品牌和精美包装等营销手段,所以市场远远没有打开,当地许多销售企业主要还依赖于有限的政府采购和帮扶。我这次来的一个主要任务就是想帮助他们走向市场化。”他认为政府采购在农产品销售初期有一定引导作用,但这些农产品要想走得更远、规模更大,必须薄利多销、必须坚持市场化。“前几次来这里,陕北老乡都对我特别好,我一定要为当地发展做些什么。”老任这样解释自己多次来清涧“支农”的初心。尽管在清涧“支农”生活方面都没有家里便利,需要自己做饭、洗衣,洗澡也不方便,但老任认为这些和能做些有意义的事情比起来,都不算什么。


清涧县委常委、副县长,扬州开发区驻清涧县联络组组长石宇非常认可任爱国的观点,他们经常在一起讨论如何运用市场化手段让清涧优质的农土特产走向全国,从而帮助当地群众增收。他们甚至开始规划,准备从江苏引进专业的品牌包装机构,为清涧农土特产“升级”,让这些散发着陕北乡土气息的特产走向更广阔的市场。(作者:苏秦  丁勇)




文章来源:扬州市经开区驻清涧县联络组

编       辑:毕卓尔    顾宇洁    

统       筹:李勇刚

审       核:张金海

收稿邮箱:296240654@qq.com


版权所有:清涧县俊雅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地址:陕西省榆林市清涧县宽州镇韩家硷村
云计算支持 反馈 枢纽云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