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涧县探索“县级村集体经济发展有限责任公司+镇集体经济联合总社+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农户”四位一体集体经济发展新路子。
丰收的田野 李志东 摄
近年来,清涧县以“三变”改革为抓手,坚持土地流转、托管“双驱动”,探索农业社会化“服务链”,构建农户与经营主体“利益链”,探索出一条“县级村集体经济发展有限责任公司+镇集体经济联合总社+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农户”四位一体的集体经济发展路子,着力破解集体经济增收“瓶颈”,推动集体经济发展“嬗变”。
“多方合作”促增收
沙地红薯是清涧县店则沟镇的主导产业。近年来,店则沟镇通过实施土地平整项目,在无定河川道地区的7个村集中连片种植沙地红薯,仅全镇种植面积就达1280亩,每亩产量达3000斤左右,按照目前每斤约4元的市场价格,可创造产值1200余万元,直接带动脱贫人口稳定增收。
“我们这里家家户户种红薯,沙地红薯口感好,不愁卖,内蒙古客商下来买了。我今年种了13亩红薯,估计能卖4万多元。”高家川村村民高丙向说。
沙地红薯丰收了 李志东 摄
为了更好地发展红薯产业,店则沟镇还建起了2个红薯百吨仓储库,打造了5个新品种试验田,成立了4个专业合作社。不仅如此,该镇还通过采取县、镇、村三级联合社带动,发展连翘种植4500亩,新建高标准小杂粮种植基地9600亩,建设温室大棚100余座,建起53个黑毛土猪养殖场,存栏5000余头,产业兴村,蒸蒸日上。
高杰村蔬菜基地 郝彦丰 摄
众人拾柴火焰高。该县通过成立县农投公司、镇村经济联合社、龙头企业、大户等经营主体,创新合作模式,初步形成了一村带数村、多村连成片的发展格局,激发集体经济活力,促进乡村振兴事业。同时,通过统筹整合各级各类涉农资金,累计投入1.2亿元,在100个脱贫村发展集体经济,打造了14个集体经济强村,以“强村带弱村”实现整体振兴。如,乐堂堡高山河村“县农投+镇级总社+村级合作社+农户”模式、李家塔惠家园则村“种植大户+村级合作社+农户”模式、双庙河桑浪河村“村民入股”模式、郝家墕贺家岔“公司承包”模式、下廿里铺红旗沟村“农业托管”模式等。目前,116个村有主导产业、有带动主体,人均分红600元。
“筑巢引凤”促增收
走进清涧县韩家硷村,白墙灰瓦错落有致,柏油马路舒适平坦,干净整洁的村容村貌让人眼前一亮。
“我们村这几年变化太大了,我们的日子也越过越好了。”村民任志雄笑着说。
谷子喜获丰收 杨彬 摄
如今的韩家硷村,不仅村容村貌发生变化,村民的钱包也渐渐鼓了起来。2018年以来,韩家硷村积极申请苏陕协作资金注入村集体经济,通过修建厂房,引进西部粮仓有限公司与村集体经济组织就农特产品加工、包装、销售合资合作,共同成立富宽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探索出了“党支部+集体经济合作社+农户+公司+电商”的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累计销售农产品价值5509万余元,带动村集体经济增收30余万元,带动群众户均增收6000余元,全体村民累计分红40.8万元。
直播销售农特产品 郝彦丰 摄
“我们明年还将建成1个万吨小杂粮加工厂,就地加工全县农副产品,同时进行包装和销售,实现种植、加工、包装、销售一体化。预计实现人均年工资收入2万元以上,不仅能解决村内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还可以辐射带动周边10个村群众转移就业。”韩家硷村党支部书记韩亮亮说。
为了更好更快地发展现代农业,该县立足自身条件,先后引进北国枣业、陕果集团、陕西外经贸、中盛牧业、北京斛盛、西部粮仓、山西沃农等龙头公司,累计流转土地11.3万亩,带动群众就业3921人,帮助群众人均增收1.5万元,逐步形成了“村集体经济合作社+企业+农户”的发展模式。
机械化收割 郝彦丰 摄
“筑巢引凤”已经成为清涧发展不可或缺的一条路子,目前在老舍窠便民服务中心开工建设的万头黑牛养殖项目,就是该县首个资源换产业项目,该项目将采取“企业供母牛+农户抓繁育+企业回收牛犊+企业社会化服务”的生产经营模式,把养殖户牢牢嵌入产业链,即通过统一筛选农户、统一建立台账、统一技能培训、统一兜底保险、统一社会化服务、统一粪污处理,推动全县养牛产业实现规模化、标准化和组织化养殖。经初步预测,项目投产后,将为群众提供长期就业岗位200个、临时就业岗位150个,创造直接工资性收入600多万元。此外,农户还可种植牛场所需的青贮玉米、紫花苜蓿等饲草,收入渠道进一步拓宽。
“借船出海”促增收
近日,记者来到清涧县农投产业有限公司基地,看到几个工人围成一圈,将眼前堆放的紫晶枣等农特产品打包成袋。
“紫晶枣估计有70多吨了,还有枣夹核桃应该也有个10来吨,今年的销售额估计有近900万元。”清涧县农投产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黄海生说,清涧县农投产业有限公司所做的产业不只这一项,公司自今年成立以来,立足县情,充分发挥国有企业“产业联结”作用,联结农户、联结部门、联结市场,实现全县农业产业一体化发展目标。
红枣加工分拣 郝彦丰 摄
今年5月,清涧县农投公司与阿里巴巴乡村振兴基金、盒马(中国)有限公司、西安盒马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共同签署了盒马鲜生战略合作协议,将清涧黑猪肉、紫晶枣、槐花蜜、枣花蜜、杂粮、红枣饮料等农特产及西葫芦、黄瓜、西红柿、尖椒、红梅杏等蔬菜水果推动进入盒马鲜生超市。并在牛家湾、高杰村流转闲置大棚108亩,对标盒马鲜生产品收购标准,引进贝贝南瓜、水果黄瓜等18个品种,建立了盒马蔬菜试验种植基地。“盒马县”的创建,促使该县农产品议价能力得到显著提升,实现了订单农业,以销定产,品牌和收入双提升。
陕西首个“盒马县”落户清涧 郝彦丰 摄
“农户将土地(主要为撂荒地)托管至村集体经济合作社,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将土地入股至镇集体经济联合社,镇集体经济联合社与县村集体经济发展有限公司代行使村集体经济合作总社职责,然后由我们农投公司实行统一种植、统一管理、统一加工、统一销售,不断延伸产业链条,从而实现‘小块田’向‘大块田’转变、分散经营向集中经营转变。”黄海生说。
下一步,清涧县将进一步深化“三变”改革,以农投公司为牵引,强化纵向联合体制机制建立,发挥“能人带动”效应,增强“体外造血”功能,加快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实现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作者:李志东 郝彦丰 贺学)
原标题《产业兴旺百姓富》
文章来源:榆林日报
编 辑:宋 欢 顾宇洁
统 筹:李勇刚
审 核:张 飞 李 勇
收稿邮箱:296240654@qq.com